當傳統的高樓建設還停留在搭設腳手架支護,由人工一層一層向上壘高的時候,位于浐灞二路一個在建項目施工現場已使用上了“蓋樓神器”——住宅造樓機。
輕量化造樓機、智能布料機加上外防護架等設備組合而成的住宅造樓機,讓百米高空的建筑施工如履平地,最快三天就能造出一層樓。如此安全又高效的“蓋樓神器”到底有多神奇?建設施工現場在“黑科技”的加持下又是如何變成移動建造工廠的?11月2日,記者走近中建三局承建的浐灞國宸府項目一探究竟。
探 秘
造樓機好比設在空中的建筑工廠
戴上安全帽,記者來到項目內一棟正在施工的高層住宅前。中建三局浐灞國宸府項目總工程師馬力指著樓體外的一個白色防護架說,這就是住宅造樓機。
記者觀察到,住宅造樓機從外觀上看,與項目內其他在建建筑的藍色腳手架雖然樣式相近,但外觀更加規整,科技感也更強。
馬力告訴記者,以往只有在幾百米高的寫字樓、酒店等超高層建筑建設中才能見到空中造樓機的身影,隨著國家對“摩天大樓”的管控越發嚴格,現在空中造樓機經過迭代逐漸應用到住宅項目的建設中,住宅造樓機就成了建筑行業的全新建筑“利器”。當下項目所使用的住宅造樓機全稱為高層住宅施工智能建造一體化平臺,是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輕量化造樓機。這個目前全國最先進的住宅造樓機在西安也是首次應用。住宅造樓機一次性可覆蓋5—8個結構層,當外架上部在施工主體結構時,外架底部可同時穿插裝修等多工序作業,變成一個可隨結構長高的空中建筑工廠。
隨后,在馬力的帶領下,記者通過施工樓梯,來到正在施工的7層作業面,看到了住宅造樓機的全貌。鋼平臺、支撐、動力控制、模板、掛架、安全防護六大系統組成的住宅造樓機,將在建樓體合圍起來,加上可開合的雨棚裝置,形成一個600多平方米的封閉作業空間,施工安全更加有保障。幾名工人正在井然有序地進行鋼筋綁扎、模板支護等作業。盡管整個作業面處在7層樓的高度,但多工序、多工種的流水化建筑施工如履平地,而且施工不受季節、天氣的影響。
在這個作業面頂部,一臺形似“抓娃娃機”的紅色大型裝置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只見一名技術人員按下手持遙控器的按鍵,這個裝置開始360度靈活移動。“這是與住宅造樓機搭配的智能布料機,能夠隨著住宅造樓機同步頂升,并且能夠智能規劃布料路徑,無需人工扶泵,混凝土澆筑就能實現一次性全覆蓋。和常規施工相比減少人員一半以上,布料效率能提高40%以上。”馬力介紹說。
空中鳥瞰“蓋樓神器” 首席記者 王健 攝
方 便
“一鍵啟動”便可實現移動
住宅造樓機看似龐大復雜,但操作中樞——總控室,只是一個設在造樓機頂部只有兩三平方米的小房間。里面裝有實時監控設備,住宅造樓機可通過位移傳感器將實時數據反饋到控制中心,實現系統自動糾偏,安全性更高。當住宅造樓機需要頂升時,操作人員進入總控室,“一鍵啟動”便可實現移動。
“住宅造樓機能夠根據施工需要不斷向上攀爬,和以往爬架攀巖式頂升不同的是,住宅造樓機采用輕型外墻支點,可對不同結構體系靈活選擇支點位置和布設平臺,在速度上,可實現40分鐘整體頂升一個作業層高度,單這一項就比傳統的施工要快一天多。另外,設備材料大多采用裝配式節點設計,回收周轉率達90%以上,在下一次投用時,只需增加少量非標準化構件拼裝即可,轉用率更高。”馬力說。
記者了解到,作為一款新型輕量化的“蓋樓神器”,住宅造樓機不僅自重由以往的1000噸,降至了220噸,實現了平臺的輕量化;還融合了安全防護、可開合雨棚、模板吊掛、自動噴淋、精益建造等功能,具有結構輕巧、承載力大、多級防墜等特點。除了設計上的獨特性,住宅造樓機還有一大優點是集成程度更高,可將操作架、模板、工機具、配電箱等布設于平臺內,減少物料周轉,提高整體施工效率。施工速度最快可達三天一層樓,比傳統施工六七天一層樓的速度要快一倍以上。
“此次,新一代的住宅造樓機不僅是在西安的首次使用,也是在全國的首次亮相,目前項目只設一臺進行試點,從數據上看,住宅造樓機在項目的使用成本造價要高于普通建造成本,但是它能夠提升整體施工速度近30%,節省勞動力20%到30%,加上住宅造樓機本身可以多次周轉使用,實用性很高。”馬力說,隨著今后住宅造樓機的持續優化升級,特別是大范圍的推廣后,能夠為項目帶來經濟效益、工效、安全、建筑質量的多重回報,更能推動建筑行業智能化的發展。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eumacinc.com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