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dorcy"></rp>
    <tbody id="dorcy"></tbody>
    <th id="dorcy"></th>

    1. 【天天時快訊】我們這十年丨從“飛檐走壁”到智慧監測

      2022-10-19 08:41:32    來源:湘潭在線    

      歐陽輝在儀器室檢查各類環境監測儀器。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旭東 攝)

      “我們這十年”系列報道之二


      (相關資料圖)

      從“飛檐走壁”到智慧監測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廖艷霞

      人物檔案

      歐陽輝,男,45歲,現任湖南湘潭環保監測中心副主任,從業23年

      從十年前馬家河水質自動監測站到如今“一江兩水”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從2013年7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到如今14個監測站,外加138個小微空氣監測點,再到顆粒物組分站、揮發性有機物組分站;從水質、煙塵、煙氣簡單采樣監測單一因子,到單水質采樣就含109項全分析;從水、氣、土監測,再到生物多樣性……

      作為一名在湘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湘潭中心”)工作23年的“老兵”,湘潭中心副主任歐陽輝對這些都了然于心?!皵祿澈笫窍嫣董h保監測十年巨變,也是湘潭生態環境之變?!睔W陽輝說,空氣、水質如何,都要通過科學監測才能準確呈現。環境監測,被稱為環境保護的“耳目”。十年來,湘潭環保監測以服務生態環境管理為目標,監測能力穩步提升,監測數據的采集、傳輸和分析的自動化與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智慧監測讓環境管理更加“耳聰目明”。

      環保監測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很強的工作。1999年,歐陽輝從部隊轉業到湘潭中心成為一名“環保新兵”。盡管當時環境質量監測大部分以手工監測為主,環境監測方式較為粗放,規范不嚴、指標不多、手段單一,他仍半脫產到湖南農業大學環境工程系學習了四年。

      走上現場監測崗位后,他跟著前輩們一起去企業,在四五十米高的煙囪、二三十米高的屋頂“飛檐走壁”手工采樣。記得一個寒冷的冬日上午,他背著幾十斤重的儀器箱,爬上湘鋼40多米高的煙囪監測廢氣,越往上爬煙囪隨風擺動越厲害,幅度達1-2米。在寒風中忙碌了3個小時后,他手腳全凍麻了?!氨O測平臺一般四周無遮擋,在上面搞監測冬天寒風凜凜,夏天烈日當頭,那才叫真正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睔W陽輝說。

      隨著科技進步,如今,湘潭市重點行業企業實現了污染源在線監控全覆蓋?!爸讣廨p輕一滑,在手機平臺上就能看到企業24小時實時監測數據?!睔W陽輝介紹,現在他們污染源手工監測也從季度監測變為年度監測,監測的目的主要是與在線監控數據比對,看數據是否真實。

      “與十年前不同,現在的監測設備越來越先進,不僅告別了煩瑣的計算,還能在現場精測出污染因子數值?!睔W陽輝介紹,以前用電化學法監測煙氣,測試二氧化硫時易受一氧化碳干擾。2014年,湘潭在全省率先引進紅外煙氣儀,不僅能減少干擾,數據還更準確。然而,紅外煙氣儀很重,預熱時間長。今年,湘潭中心又投入26萬元引進了更先進的紫外煙氣儀,抗干擾能力更強,數據更精確,預熱時間更短,數據更集中,還可以遠程監控讀數,監測時間縮短了一半。

      十年來,變化的不僅是監測手段和技術,還有工作環境。如今湘鋼新建的7.3米焦爐煙囪監測平臺塔建更規范,他們爬行更加安全、方便;監測環境更為舒適?!罢驹跓焽枭?,灰塵撲面而來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睔W陽輝感嘆,國家環保政策收緊,企業環保意識提高,群眾環境獲得感提升。

      這種變化從他們對竹埠港的監測也能窺見一二。十年前,竹埠港水、氣、土壤監測是他們工作的重中之重。當時,負責現場監測的歐陽輝不僅要協調安排監測技術人員現場巡查,自己也得去現場采樣。當時,竹埠港大排口五顏六色的污水排入湘江,監測人員連續兩個多月配合執法人員,夜夜巡查到凌晨5點,掌握企業污染數據,有力推動了竹埠港“退二進三”。竹埠港片區28家化工企業退出后,他們仍持續多年跟蹤監測。如今,這里早已歸于寧靜,昔日的污水橫流,成了今日的芳草翠綠,魚翔淺底。

      歐陽輝介紹,現在湘潭環保監測已初步形成了“天地空一體”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監測體系更加完善,通過市場開放、體制改革,體制機制更加順暢,技術手段更加先進,數據質量更加可靠,支撐服務更加有力。

      十年來,越來越多的專業力量、年輕血液加入了環保監測隊伍。從山東煙臺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畢業的譚旭,在現場監測與應急科室工作十年后,從歐陽輝手中接過了接力棒,成為科室負責人,他勤于思考,善于學習,勇于探索,在發明細菌采樣器、噪聲戶外監測箱的基礎上,不久前,又為環境監測設備制作了“電子身份證”,實現儀器管理無紙化、便捷化、信息化。

      展望未來

      “近年來,新技術、新裝備與監測業務得到了有效融合。在自動在線監測領域,空氣和水質主要指標自動在線監測技術得到了規?;瘧?,顆粒物組分、揮發性有機物組分、溫室氣體、水質重金屬等在線監測的應用場景也逐漸增多;在應急監測領域,無人機、無人船、走航車、激光雷達等技術得到充分運用;在衛星遙感監測領域,利用遙感遙測新技術,實現了對生態環境高精度、全方位、短周期的監測?!睔W陽輝說,未來十年,高新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集成化、自動化、智能化、小型化監測裝備將推廣應用,衛星遙感遙測、便攜式現場快速監測、全自動實驗室等設備技術,將促進監測技術與業務的革命性創新,未來十年,智慧監測將更“真、準、全、快”。他相信,新技術賦能,監測的眼睛將越來越明亮,耳朵越來越靈敏,大腦越來越智慧,更好地為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eumacinc.com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

      一级A爰做片观看免费
          <rp id="dorcy"></rp>
        <tbody id="dorcy"></tbody>
        <th id="dorcy"></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