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吳新春
2022年12月上旬的一天,早上8時許,湘潭市民劉立像往常一樣,來到自己位于三橋布市的“柏絲菲麗”布藝公司展示館。20分鐘后,他結束了員工的“早課”,走到一墻之隔的倉儲和加工車間環顧一周,然后向當班員工簡單交代幾句。一天的工作就從這里開始了。
(資料圖片)
“我算是湘潭目前還在這個市場混的僅有的幾個‘老古董’了!”沒有客套,沒有寒暄,這位40年前就開始在湘潭布藝市場擺攤討生活的“古董級”人物,很快打開了話匣子。湘潭布市數十年的風云變幻,于他而言,仿佛就在昨天。
回放:地攤窩里開出了“一枝花”
1983年,剛剛17歲的湘潭伢子劉立,花40元錢買了輛板車,就在十四總碼頭外擺起了地攤,“鐵架子一立,油布一扯,架場!”
一開始,他還只是從湘潭紡織印染廠、針織廠、織布廠和湖南絲綢廠進些尾貨銷。不久,進貨渠道就轉移到廣州三元里?!澳抢镉凶咚讲?,便宜,質量也不錯,”劉立回憶說,“當時進貨就坐T47次火車去廣州,夕發朝至,住都不要住,就30多個小時來回一趟?!?986年,湘潭人開始流行穿西裝,廣州針織廠等大型國有企業又成了進貨的首選。此時,劉立的“練攤”處早已被政府規范建成橋頭布市。至1987年初,橋頭布市又被建設北路的湘潭布市取代。
湘潭布市開啟了一輪輝煌歲月,在國內漸漸有了些名氣,江浙一帶的部分紡織企業也主動找上門來提供貨源?!皳屜取贝蜷_了進貨渠道的湘潭布市一時風光無限,曾經擴展到面積23000平方米、攤位與鋪面加起來有2000多個、年銷售過10億元的專業大市場,甚至贏得了“中南第一布市”“中南布市一枝花”“全國四大布市之一”的美名,業務輻射全省及周邊十多個省市。
現在長株潭布市經營一家名為“誠信家紡”店鋪的蔣光榮也是上世紀80年代入“市”的老布市人。1990年,他靠著之前給自家叔叔打理布生意掙下的兩萬元錢在布市開了個小店鋪做面料,生意“紅紅火火”?!澳菚r候客戶來拿貨都是整包整包地拿,(從外地)發一車布(200多包)來3天時間就可以賣完,”仿佛還沉浸在當年的“幸?!睍r光里,蔣光榮滿臉都寫著笑意,“一天下來,10元一張的人民幣都要用麻袋裝好送到銀行去存!”同為“老布市人”的經營戶黃志強甚至形容當年湘潭老布市“牛氣得比同時期的浙江柯橋布市都只強不弱”,“講句不謙虛的話,布市最輝煌的時候從湘潭駛往廣州和紹興的火車臥鋪都是布老板包了!”
湘潭老布市的魅力還吸引了一批外地的行業精英來此“淘金”?,F在50歲出頭的溫州人趙永健就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1990年,他在楊家灣附近開辦了一家服裝廠。5年后他又進入老布市,以商人特有的敏銳嗅覺選擇做窗簾布料?!澳菚r候生意好得無法想象!”趙永健毫不隱諱地說,他第一年就賺了60多萬元。2001年他又以旁人難以企及的膽略在老布市旁邊改建了一座營業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紅葉窗簾城”,引進江浙、廣東及省內各市州的經營者70多家,年營業額做到了1.5億元左右。要知道,巔峰時期整個老布市的年營業額是15億元左右。2001年底開始任湘潭布市工商所副所長的左宗桂也證實,布市生意最紅火的時候“一鋪難求”,湘潭人、省內其他市州人和外省人紛紛參與經營,“連工商管理費也都搶著主動交納”。
自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紀初的幾年,湘潭布市產業發展這“一枝花”持續盛開了近20年,從業者們的“好日子”也過了近20年。
現狀:從“黑天鵝”淪落為“丑小鴨”
這“一枝花”于2007年突然凋零,老布市人的“好日子”戛然而止。
現在三橋布市任黨支部書記的盧運芳還清楚地記得建設北路湘潭老布市關閉的時間:2007年2月5日。原因是,存在“重大火災隱患”,且經過“多次整改”仍未達標。而在此前兩年,左宗桂還和趙永健商談過如何理清產權關系、改造擴大布市面積,再通過招商引資做大做強湘潭布市產業。
布市搬遷的通告早在2006年底就已經發出了,老布市里的許多商家觀望的觀望,行動的行動。到布市正式關閉的時候,各自的去向都已經明確。據調查,當時商家主要去了4個地方:近400戶去了盤龍布市,70來戶到了萬博港紅葉窗簾城,200戶左右落腳長株潭大市場,還有約300戶在三橋布市安身。此后幾年,因為爭搶客戶等原因,幾個市場均元氣大傷,用盧運芳的話說就是“把每個市場都搞得筋疲力盡”。2011年,萬博港紅葉窗簾城的商家大部分搬遷至三橋布市,少量搬到金海大市場。2018年,岳塘國際布藝輕紡城開業,吸納了120多戶商家。
最新調查顯示,目前湘潭市存在4處布市,分別為盤龍布市、三橋布市、岳塘國際布藝輕紡城和長株潭布市。其中,三橋布市有近400戶商家,占地7萬余平方米,年交易額約5億元,經營項目以窗簾和面料為主,約占交易額的80%,另輔以床上用品、棉布、服飾輔料和沙發布藝等;岳塘國際布藝輕紡城現有商家約50戶,占地4萬余平方米,年交易額上億元,主要經營窗簾布藝、床上用品及面料;長株潭布市有約150戶商家,年交易額約7000萬元,經營窗簾、面料和床上用品的商家比例大致為5∶3∶3;盤龍布市有約30戶商家,絕大多數商家經營窗簾及配件,經營床上用品的僅剩一家,另有兩家經營棉綢??傮w來看,比起湘潭布市的鼎盛時期,湘潭現有的布市商戶總數減少了近一半,年交易額更是一半都達不到。
令人更為擔憂的是,市場的萎縮并沒有就此打住。除三橋布市商家數量基本穩定甚至略有增加以外,其它3個布市商家均在明顯流失。長株潭布市的商家數量已經下降了四分之一,岳塘國際布藝輕紡城的商家則是銳減了近6成,盤龍布市更是只剩下不足1成的商家?!艾F在大家的經營狀況都不太樂觀?!笔Y光榮無奈地搓著手說,“成本上升,業務量減少,利潤攤得太薄了!”以長株潭布市為例,據他估算,現在能基本保本堅持經營的占了一半以上,能賺點錢的不超過兩成,“其余的都是虧本!”他說他甚至也有回家享福的打算,只不過“投入大,一下子收不了手”,只能寄希望于“未來形勢會好轉”。岳塘國際布藝輕紡城的招商負責人也坦承,迫于各種壓力,好多商戶“來了又走了”,市場人氣降至冰點。盤龍布市一位商家更是悲觀地認為,形勢變了,“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這個行業的衰落“不可避免”。
也許當初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從2007年至今僅僅15年時間,當幾乎同時期起步的紹興柯橋、吳江盛澤和廣州中大幾大布市年交易額紛紛躍上數千億元的“黃金時代”來臨,湘潭布市卻像一只失去了方向的“黑天鵝”,在空中劃出一道并不算漂亮的弧線,跌落到地上淪為了“丑小鴨”。
分析:占據“上風口”卻走了下坡路
三橋布市一角。(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新輝 攝)
平心而論,從“黑天鵝”淪為“丑小鴨”,湘潭布市產業發展的退步既有外界市場環境變化的原因,也有自身發展定位和決策的原因。
盤龍布市創意布藝的創始人文清華直言,湘潭布市的衰落其實是“必然”。他認為,隨著近年來人們消費習慣的“根本性改變”,不論老布市是分是合,走下坡路已不可避免,只是“早幾年晚幾年”而已。
現已成為三橋布市掌舵人的趙永健也承認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給內陸布市帶來的影響,不過他不認同布市產業走下坡路是“歷史必然”。在他看來,當年湘潭布市關閉,商家各走各路,直接拉低了產業集聚度,造成客戶大量流失,這才是布市衰落的首要原因?!笆袌龇稚⒑?,許多客戶尤其是外地客商想要一站式購足已經成了奢求,”趙永健說,在這種情況下,客戶沒有耐心在同一個城市里相距并不近的幾個市場“東奔西跑”去掃貨。事實上,目前除三橋布市外,類似原來老布市那種“各類相關產品及配件都很齊全”的便捷已很難在其他幾個市場體驗到。這不僅導致原有客戶大量流失,對新客戶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上下游產業鏈的帶動更無從談起。對于這一點,蔣光榮體會尤其深刻,“老布市關閉的那幾年,我聽到客戶抱怨得最多的就是‘為什么在一個市場進不齊貨’?!焙髞?,這樣的抱怨聲漸漸少了,而那些客戶也再難見到了。
湘潭布市衰落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與時俱進不夠,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慢。時代在變化,消費習慣在變化,布市管理、經營模式卻沒有及時跟上。目前在湘潭各大布市的經營者大多是從原來老布市搬遷而來,年齡偏大,觀念偏舊,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又容易固守舊有經營模式,難以適應顧客(客戶)消費習慣的改變和行業科技的創新。商家經營模式的守舊也導致市場轉型升級緩慢,經營效益低下?!氨热缯f,自2016年開始,隨著市場的成熟,窗簾行業的‘暴利時代’就終結了,2019年又開始流行成品窗簾?!眲⒘⒘⒖谭磫栕约?,是否想好了對策,做強了自己的品牌。像劉立這樣,對市場動向觀察入微且反應迅速,同時還能迎合潮流進行深層次思考以推動企業向更高層次轉型升級的經營者,在目前的湘潭布市從業者中并不多見。更多的人,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還是在得過且過地“混”。
此外,現代交通、通訊的迅速發展,“拉平”了地域優勢,也導致湘潭的布市要面對來自外地一級市場更多、更直接的競爭沖擊。隨著高鐵、高速公路等交通路網的迅速發展,現代物流的便捷已經極大地降低了以往內地二、三級市場相對沿海地區一級市場的成本優勢。尤其,近年來網絡電商的興起,更是基本抹平了沿海發達市場與內地市場的產品差價。岳塘國際布藝輕紡城的招商負責人林柳杰證實,“行業跨區域的打擊越來越大,柯橋等一級市場的商家甚至也派人下沉到湘潭的市場來爭搶客戶?!苯鼉扇陙?,新冠疫情的持續和反復,也推高了物流成本,減少了交易量。
還有一點不容忽視,即對外宣傳不夠,導致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不高。市場集聚度不高、市場整體運轉不良、商家經濟效益不佳影響了市場的對外宣傳。反過來,對外宣傳不足又降低了市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影響市場健康發展,形成惡性循環。在調查中,不僅許多年輕的湘潭市民對目前的幾個布市情況所知甚少,不少中老年人也僅僅只知道“好像三橋河西有一家”。
或許,正是這種種內憂外困,讓本已占據“上風口”之利的湘潭布市走了下坡路,產業日見式微。
建議:借政策東風展創新之翅,重構產業鏈
湘潭一家布藝店內擺滿各色布匹,靜待顧客前來挑選。(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新輝 攝)
時至今日,在老湘潭人心目中,湘潭布市仍是一個根深蒂固且揮之不去的情結。人們追問:當年的“中南布市一枝花”何時能夠歸來?
早在2016年,身為政協委員的劉立就憑借其對市場的熟稔和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把握提出“重構‘湘潭布市’的市場價值及品牌效應”。在這份專題報告中,他響亮地喊出“將‘湘潭布市場’當做一個市場品牌,重振湘潭布市輝煌”的口號。他建議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應將分散的市場逐步整合,形成合力,強化和推廣“湘潭布市”的品牌效應。在政府層面,應給予相關政策與法制指導,加快行政審批審核速度,拓寬投融資渠道的許可,加大用工用地支持。甚至,以政府的名義,舉辦關于湘潭布市發展的商務論壇,為重振湘潭布市提供強大的理論輿論支持。
市商務局也在2019年的一份《湘潭布市發展專題匯報》中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希望“再創湘潭布市輝煌”。在對三橋布市當時計劃打造紅葉窗簾城二期工程——輕紡產品電商孵化基地和輕紡產品展覽中心表示支持后,該報告提出建議:政府應制定扶持政策,引導湘潭布市健康發展……優先安排湘潭布市用地計劃并享受工業園區用地政策,確保湘潭布市擴大經營場地,完成湘潭布市的全部整合統一。
對于“重現布市輝煌”這一說法,文清華并不贊同。他始終認為,湘潭布市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往,“錯過了就不會再來”。他希望社會各界都理性面對現實,找準正確方向發力。趙永健也表示“當年(湘潭老布市關閉前)其實正是湘潭布市形成產業鏈的最好時期,錯過了的確很可惜”,不過他相信事在人為,湘潭布市不會一直埋沒沉淪。
“現在我每天都在通過各種方式研究這個市場?!壁w永健認真地說,“我覺得如果真正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布市產業完全可以有另一種活法!”他拿床上用品舉例說,目前湘潭的布市交易量基本是靠窗簾和面料支撐,床上用品所占份額較小,“其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即使保守估算,湘潭市民床上用品的需求量一年也至少是幾個億,零售遠超過窗簾?!痹谒摹吧墧U張”計劃里,將利用三橋布市周邊約10畝空置地塊作為配套用地,打造面料生產嫁接創意技術以及倉儲、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鏈服務基地。此外,還有一個專業床上用品城的整套思路,“我將首先吸引湘潭乃至長株潭的床上用品實力商家,再通過我的浙商優勢撬動沿海優質資源,重構產業鏈,打出床上用品的湘潭品牌來?!彼姓J,重構產業鏈以帶動湘潭經濟絕非“一日之功”,但仍豪氣干云地表示,“給我20年時間,完全可以將湘潭的布市銷售額做到100個億,至于帶動的鏈上產業有多少,你們可以自己去算!”
岳塘國際布藝輕紡城也提出了一個類似的“布藝自救計劃”,想要打造產業“一條龍”。不過,他們也承認,實施起來并不容易。市場配套和人氣的不足,是制約他們的最大因素,因為“零售上不去”。
綜合分析此次走訪中所了解的情況,借鑒國內外當前布市產業發展趨勢,就湘潭布市產業的后續發展,我們不妨提出些許思考和建議。
首先,尊重市場規律,做好頂層設計,整合壯大布市優勢資源,拉長、做強相關產業鏈。政府應在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基礎上科學制定湘潭市布市產業發展規劃。特別是面對目前市場資源嚴重分散、萎縮的局面,應在全市一盤棋的原則下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集聚并引導產業向上下游自然延伸,逐步拉長、帶動并做大做強相關產業鏈。
其次,政府應加強對布市行業企業的各類生產要素等方面的政策幫扶。如優先安排布市用地計劃并享受工業園區用地政策,優先解決公共交通配套等問題,加大紓困增效力度。積極回應并協調解決如紅葉窗簾城提出的將原金海水果市場空出閑置地塊盡快規劃給湘潭布市二期工程建設的請求,確保布市經營場地的擴容。加強政府引導投入力度,積極推薦湘潭布市進入國家、省級現代物流重大項目儲備庫,爭取國家、省里的資金和項目支持。
同時,引導市場加強和完善內部管理,加快市場轉型升級。政府及相關行業協會應幫助市場規范和加強內部管理,引導商家更新營銷觀念,升級經營模式,打造線上+線下的全新銷售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專業市場及商戶的數字化轉型。
有一個問題值得引起注意,即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鼓勵技術創新,走品牌發展之路。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協調,促進布市產業的校地、校企合作機制建立健全,有針對性地為該產業培養和引進觀念新、技術好、創新意識強的人才,促進紡織品原材料及半成品的科技創新,促進時尚創意及服裝設計創新。通過他們帶動全產業技術升級,打造優秀產品和市場品牌,增強湘潭布市產業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最后是湘潭布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問題。建議以政府的名義,舉辦關于湘潭布市發展的商務論壇,協同各方運用各級媒體新聞報道、節會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迅速提升湘潭布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我們期待,湘潭布市昔日榮光能夠重現!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eumacinc.com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