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電商公司為推廣平臺、活躍平臺,推出讓利促銷活動,掀起一波波“剁手潮”的同時,也催生了一批以低成本或零成本獲取利益的“羊毛黨”。普通消費者通過“薅羊毛”省錢無可厚非,商家做了宣傳,消費者得了優惠,本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要注意的是,有些羊毛薅了會構成犯罪,可能承擔沉重的刑事責任。
今日,記者從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檢察院獲悉,該院起訴的饒某某團伙“薅羊毛”詐騙案判決,團伙成員被判處一年六個月至五年不等的刑期。
饒某某團伙在2021年得知某電商平臺開展新用戶首單優惠和拉新傭金推廣活動后,便有了非法“刷單”套利的念頭。采取從線上購買大量他人手機號碼,通過非法軟件刷機,規避平臺風險識別,注冊了大量虛假新用戶。然后,領取新人優惠券下單,填入不真實的收貨地址,并通過與平臺商家勾連,直接掃核銷碼形式完成虛假交付,與商家一同將新人優惠券套現。經調取平臺的后臺交易數據和饒某某團伙銀行卡支付數據,饒某某團伙共計虛假下單近4萬條,非法獲利共計40余萬元。
惡意薅羊毛,不僅會讓電商平臺利益受損,同時也剝奪了普通消費者獲得福利的機會,擾亂市場經濟。對于為獲取非法利益,利用軟件刷取大量非真實用戶或利用技術手段刷取虛假訂單、虛假任務等行為,還可能會觸犯刑法,得不償失。
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往往以“掃碼獲贈小禮物”方式獲取公民電話號碼。廣大群眾要擦亮雙眼,注意保護自己的信息,切勿因小失大,將個人信息提供給不法分子。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eumacinc.com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