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鄭州市經開區明湖辦事處的陳先生,將一只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丘鷸送到了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經過現場檢查,工作人員發現這只丘鷸右側翅膀受傷,隨即對其采取治療、喂養等措施。
受傷的丘鷸
救護名單上的???/p>
對于丘鷸,救護站工作人員并不陌生,因為從9月中旬以來,這已經是他們救護的第19只丘鷸了。而每年秋季候鳥遷徙時節,丘鷸都是救護名單上的???,成為被救護數量最大的一種候鳥。
這又是怎么回事兒呢?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董朝偉說,目前正值候鳥遷徙季節,候鳥由繁殖地飛往越冬地,鄭州位于候鳥遷徙通道之上,大量候鳥路過鄭州。而丘鷸這種候鳥,是夜行性鳥類,它們選擇在白天休息,在晚上遷徙。但是到了晚上,一方面受城市燈光污染的影響,另一方面它們經常分不清玻璃、鏡子和周邊環境,認為前方無障礙,自己可以飛過去,結果就容易誤撞玻璃、高大建筑,出現受傷的情況。另外一種情況是,丘鷸出現了饑餓、迷途的問題,導致無法正常飛行。
容易受傷的候鳥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注意到,丘鷸是一種涉禽,體長多在35厘米。體型肥胖,腿短,但嘴長,而且很直。它白天隱蔽,伏于地面,夜晚飛至開闊地進食。董朝偉說,正因為它的身形較為笨重,體型不輕盈,飛行時搖晃不定,遇到突發情況,反應不太靈敏,所以往往成為遷徙季容易受傷的一種候鳥。
其實,在3月份候鳥遷徙(由越冬地飛往繁殖地)時,就發生了多起丘鷸受傷的事件,當時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經常救護到這種“笨鳥”。而從9月16日以來,救護站幾乎日均救護一只丘鷸,其中9月21日當天更是救護了4只。
“目前正值候鳥遷徙季,除了救護了不少丘鷸外,我們還救護了一些其它鳥類。”董朝偉說,從9月16日開始,他們救護了3只虎斑地鶇,1只三趾鶉,1只夜鷹,1只雀鷹,還救護了紅隼這樣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為此,他也提醒廣大市民,如果發現受傷的鳥類,請及時聯系鳥類救護部門或撥打報警電話,讓候鳥得到及時醫治。而在救護站采取治療、喂養等措施,通過觀察發現被救護的候鳥身體機能恢復正常后,工作人員會將它們放飛到大自然,不影響它們的正常遷徙。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eumacinc.com 豫ICP備17019456號-13